糖廍文化園區
清代楊埤在此設置糖廍,以牛隻拖動石造磨礅壓榨甘蔗,煮汁為糖。1945年為台糖公司所經營,其後改以貯糖為主,已不再生產製糖。爾後隨著時代變遷,規模龐大的糖廠經過多次拆除改建,目前僅存A.B.C三座舊式倉庫。原為日治時期製糖所辦公室的A倉,由紅磚疊砌的倉庫本體、拱門、梯形柱是一大特色,C倉貯糖倉庫的M形屋頂(由側面可觀之),也是珍貴的舊建築體特色。為目前僅留存的三棟製糖古蹟。
名稱:糖廍文化園區-A倉糖業文化展示館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AM10:00-PM17:00
消費放式:免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132之10號
電話:無
網址:
2011年9月25日以「糖廍文化園區」名稱正式開幕
糖廍文化園區分為A、B、C三棟糖倉,
A倉為糖業文化展示館,展出糖業發展史
B、C倉庫目前沒有開放參觀,為明華園進駐
在園區裡最醒目的就是這輛擁有歷史價值的台糖內燃機車了
此為西元1967年台糖公司向日本日立製作所訂購內燃機車,
牽引力為 2250 公斤,時速16公里/小時
其內燃機車屬彰化溪湖糖廠及車廂屬台南佳里糖廠、嘉義蒜頭糖廠,
在此展示做為象徵之意義
[糖廍文化園區]舊名為[台北製糖所],早年所種植甘蔗原料的區域除了下崁、大加蚋附近之外,
尚包括台北與桃園兩廳總面積27594甲,大都分布在大嵙崁溪、新店溪與基隆河沿岸,
並自建鐵路用以運蔗,總長41834公尺
其中廠區附近有一座橫跨大嵙崁溪的木造橋梁,
運送板橋、樹林、三峽一帶採收的甘蔗至臺北製糖所
2003年9月23日台北市政府指定倉庫與月台為直轄市定古蹟
A倉前面的立牌,有著種蔗農家生活的濃厚味道
正值櫻花季節,雖然園區的櫻花樹不多,但花開得非常茂盛
A倉為糖業文化展示館,為關於糖業發展史的展示
玻璃櫃裡擺設了很多的小公仔
還有小彈珠檯可供遊玩
更有讓駿駿感到興趣的紀念章呢
園區提供了各種不同顏色的蠟筆
可在塗鴉牆隨個人興趣自己塗鴉
藉此發揮自己的塗鴉天分吧
還可拿著蠟筆及紙張在板模上拓印
園區的服務人員還提供了紙張給駿駿
可說是真是貼心呢
旁邊的積木軌道也可自行組裝拼湊
暄暄玩得很起勁
<甜的記憶>糖廍文化園區的成立,凝聚了在地社區的情感,
園區的活絡與維護來自於居民對這片土地的關懷
<糖蜜好滋味>各種糖品甜食誘起了童年回憶,從柑仔店的西瓜糖、牛奶糖、汽水糖以及廟會市集出現的李仔糖、
吹糖、畫糖、龍鬚糖、棉花糖等,都是童年難忘的幸福滋味
市售有很多種糖,白砂糖、冰糖、紅砂糖等,想知道哪一種糖的純度較高嗎?
拉起每一根甘蔗,底部就有答案
糖廠小火車有三種,每一種軌道只能讓一種小火車通行
分別試試看拼湊出軌道拼圖
駿駿很高興得意地依序完成了三個拼圖
從蔗到糖現代化製糖過程
原料採收->卸蔗切斷->撕裂壓榨->蔗汁加熱->沉澱清淨->脫色濃縮->結晶->分蜜->乾燥篩選->成品包裝
現代化製糖流程圖,透過圖像的敘述更能深刻了解製糖的過程
鐵路平交道停看聽
<徵信新聞>西元1955年徵信新聞(現為中國時報)取得大片台糖土地,此後台糖便開始變賣土地予中時、台電.....等
蔗渣糖度蒸煮器,用於檢測壓榨後的糖渣還殘留多少糖度
古代的製糖方法依序排列的小遊戲
地上四座石輪是用來壓榨甘蔗汁用,軸心承八角型,可有效滾動石輪
<農場相褒歌>敘述著種植甘蔗農家的種種...
昔日的臺北製糖所如何轉變為今日的糖廍文化園區?
台灣正式開港通商後,對糖業帶來什麼影響?
豐富的知識之旅,兄妹倆開心到不行
園區的西側闢有種植不同種類甘蔗的象徵性甘蔗園
自2000年起,糖廍文化園區每年皆舉辦「艋舺甘蔗祭」文化季
有點燃甘蔗祭壇聖火、甘蔗舞表演、「糖詩」朗誦、剖削甘蔗比賽與甘蔗大胃王比賽等活動等
台北市萬華區糖廍里里徽簡介,
有感於紀念百年之前先民於此辛勞經營糖廠之歷史,
特於參觀時攝影繪圖,設計為里徽
這雕像象徵了清代楊埤在此設置糖廍,以牛隻拖動石造磨礅壓榨甘蔗的重要意義
遊遍全台各地景點●寫下人生最美時光
親子×旅遊
[請點我]
歡迎加入[豪豪遊台灣]facebook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