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岬角(象鼻岩景觀區)&番仔澳酋長岩公園
深奧岬岩長約800公尺、高約81至35公尺之間。是受東北季風影響、以及地質軟硬不同造成差異侵蝕的海蝕平台,有喚作「印地安人酋長岩」、「象鼻岩」等各類奇岩怪石,目前尚未納入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名稱:深澳岬角(象鼻岩景觀區)&番仔澳酋長岩公園
營業時間:全年無休
園區導覽:無
連絡電話:無
消費放式:免費
景點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深澳路20號(瑞芳區漁會)
官方網址:無
FackBook:請點我
這幾年許多遊客都為了一探近來當紅的象鼻岩風貌慕名而來,而必經之地深澳漁港卻因此遊客量日益反增成了當地生意人的福氣
深澳漁港有著得天獨厚地理優勢,盛夏時節,鎖管、白帶魚、鯖魚及竹筴魚會匯集在深澳周邊海域,漁獲以白帶魚、竹筴魚、鯖魚及鎖管最具有名氣
照片中的白帶魚是船隻捕獲剛上岸的,其實深澳漁港以小管產量為全國第一,更是夜釣朋友們的最愛,每年八月漁會還會舉辦夜釣的活動呢,喜愛夜釣的朋友們得多留意囉~
我們沿著漁港邊走去接近盡頭處可看到一處停車場,收費30元/小時,這裡也是通往象鼻岩的必經之地
通過停車場後有一排公廁,不妨在此先小解一下,沿路可是沒有廁所囉~
早期這裡曾是為海巡駐守範圍,因移防直到西元2000年才對外開放,因鮮少人知,且風景獨具特色,故被列為台灣的最佳祕境之一
沿著海岸走去,可見奇形怪狀的火山凝灰岩地形
當天天氣微熱帶點涼涼的微風,最適合郊外旅遊的日子了
在海岸邊分成兩條岔路通往小山頂,我們選擇這條較快的捷徑,但坡度較陡且路面崎嶇不平,較小的暄暄還是得讓人攙扶著才得以行走
到達山頂後回頭補拍一張照,其實路程不算長
另一處可見一大片的蕈狀岩,蕈狀岩是由火山凝灰岩構成之土柱,頂部岩層堅硬,底部較為鬆軟,受不同之風化作用或雨淋波蝕,而形成貌似蘑菇之岩柱
山頂上可見象鼻岩,許多遊客都拿起了手機拍下難得一見的風貌
因受海水侵蝕凹陷形成的海蝕天然拱,狀似大象長鼻深入海中,因此而得名象鼻岩
其象鼻岩頂離水平面高度約為35公尺,得要有點膽量才得以站在上頭的
接下來我和駿駿兩人攀爬象鼻岩了,帶點高度加上坡度有點陡峭,得借助雙手攙扶岩壁下才得以順利登頂
站在象鼻岩上視野一覽無遺,好棒的風景阿~但不知怎麼的心中帶點空洞不安的感覺,也許少了點踏實感吧
其實多半的遊客會登上象鼻岩的並不多,也許不太好攀爬加上心中多點恐懼吧~不過還是提醒各位得格外小心點好,雨天濕滑切勿攀爬
整座岬角地形上的山實為番仔澳山,近海的那面陡峭險峻
其上面的石燭台景觀區也頗為壯觀,與野柳的風貌極為相似
駿駿的模樣像不像海獅?兄妹倆在此玩起來了~
一處過去海巡駐守的哨站,任其荒廢了多年卻成了遊客們拍照取景地
在哨站頂上拍張照也有著不同的風味呢
我們不打算原路折返,而是從此路返回,不難發現路面平坦了許多,也許是遊客們歷久以來壓出來的成果吧
深澳岬角與基隆山遙遙相對,其灣內是深澳漁港
在番仔澳海岸可見一片片生長在岩石上的海藻
乍看下像極了知名景點老梅石槽綠油油的一片
台灣沿岸最常見的海藻以綠藻(石蓴)、滸苔、蕨藻、傘藻、褐藻、小海帶、囊藻、紅藻、紫菜、石花菜、龍鬚菜、巢沙菜等居多
這裡的海藻多半為石蓴,為海藻的一種,常見於潮間帶。藻體薄葉狀,呈草綠至鮮綠色。外型會隨種類而有不同,小者約 1-2 公分,大則可長達 1 公尺以上,並以盤狀固著器附著於礁石上
我們順著路回到了深澳漁港
我們再去番子澳山的另一面瞧瞧,也是為番仔澳酋長岩公園
其整面的峭壁頗為壯觀,目前剛過午時,番仔澳山在太陽的照耀下形成了一處大陰影壟罩了整座番仔澳酋長岩公園
解說牌提到番仔澳地名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因為此地曾為昔日平埔族凱達格蘭人所居住的聚落。
另一種說法是深奧岬角的巨岩壁從側面看,輪廓神似印地安酋長的臉龐
為此再拍張近照,是否看得出印地安酋長的臉呢?
這裡的海邊有著多處的礁岩,在酋長岩外礁與番仔澳酋長岩公園間形成的淺水帶海水非常的清澈
在這綠油油的草皮上吹吹海風賞賞有山有水的好景,真是為人生的一大樂事阿~
暄暄超喜歡這裡的,自由自在地跑來跑去結果不甚把褲子弄得髒兮兮的
在此歇息了片刻後我們便打道回府囉~~